



2月10日19時52分,經過202天、4.75億公里的飛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動,環繞器3000N軌控發動機點火工作約15分鐘,探測器順利進入近火點高度約400千米,周期約10個地球日,傾角約10º的大橢圓環火軌道,成為我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實現“繞、著、巡”第一步“繞”的目標,環繞火星獲得成功,為即將到來的新春增添喜氣。中國電科副總經理黃興東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見證這一榮譽瞬間。
捕獲,是此次火星探測任務至關重要的環節。捕獲只有一次機會,天問一號運行速度極快,稍不注意,就可能和火星擦肩而過,飛出太陽系。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極其精準的位置信號。作為航天測控通信系統總體單位,中國電科研制建成的系列深空測控站,提供了90%以上的測控覆蓋,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長時間的深空飛行提供精準測控。
“如果把‘天問一號’比作飛往火星的大風箏,那我們的測控站就好像牽引風箏的線。”中國電科測控專家表示,在“天問一號”整個飛行過程中,測控系統可以對其進行測定軌、狀態監視、飛行控制,實現定向、變軌、姿態調整等動作,確保“天問一號”沿正確軌道飛行。
“這需要各個深空測控站密切配合,以接續傳遞的方式,全時候無死角地捕獲‘天問一號’的位置和狀態。”基于此,中國電科牽頭研制喀什、南美、佳木斯等系列深空測控站,確保在4.5億公里外接收到精準的信號。佳木斯66米深空站有一副直徑66米的天線,形似大鍋蓋,好比一個靈敏度極高的“聽診器”,負責在外太空噪聲中尋找、捕獲探測器信號,建立起探測器到地球之間的通信鏈路,獲得探測器供電、溫度、開關等工作狀態及載荷參數和科學試驗數據。此外,它還是一個作用距離極遠的“遙控器”,可以利用高功率將地面指令發送至探測器,實現對日定向、探測器變軌、姿態調整、發動機點火等動作,確保巡視器最終順利軟著陸。
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專門研制的喀什35米深空天線組陣,具有靈活、多任務資源調配等能力,在“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地火轉移和中途軌道修正、深空機動、近火制動中可精準接收探測器回傳信號,接下來還將全程對著陸器落火、火星車巡視探測等各階級提供測控支撐。同時,35米深空天線組陣還可兼顧月球探測任務,將成為我國下一步行星際探測的重要基礎能力。
此外,為收到精準信號,中國電科為著陸巡視器、環繞器、火星車等系統配備了固放組件、變頻組件、收發組件、開關組件、晶振模塊、濾波器等多型產品,突破解決多項技術難題,可適應嚴苛工作環境,具有機動性強、小型化、高可靠等特點,助力提供穩定、準確、可靠的通信信號。
在這個春節臨近、游子待歸的日子里,中國電科技術人員克服疫情影響,組成新春最美“逆行者”,分赴祖國各地,進駐外場,用精湛技術保障設備運轉萬無一失。
疫情險阻何足懼
新春遠戍亦勿難
守得天問傳捷報
三軍將士俱歡顏
這是他們的豪情壯志,也是中國電科的強國擔當。